首页 资讯 正文

探访“中国银耳之乡”巴中通江:一朵“小银耳”成为富民兴县“大产业”

体育正文 33 0

探访“中国银耳之乡”巴中通江:一朵“小银耳”成为富民兴县“大产业”

探访“中国银耳之乡”巴中通江:一朵“小银耳”成为富民兴县“大产业”

极目(jímù)新闻记者 张艳 刘微 徐颖

一朵朵洁白的银耳,像花儿一样在黑色菌袋(jūndài)上静悄悄地(dì)开放;一碗碗红枣或燕窝银耳羹,在流水线上排成长队等待高温蒸煮、消毒……

6月26日,由中共巴中市(bāzhōngshì)委宣传部主办(zhǔbàn)、极目新闻承办(chéngbàn)的“老区新动能 振兴加速度——2025全国新兴主流媒体巴中行”活动(huódòng)采访团,走进“中国银耳之乡”——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,在通江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探访。

“正常的菌棒生产,每出一批银耳要三到四个月时间。我们采用云贵川(yúnguìchuān)常见的青冈木木屑做发酵原料,把银耳生长周期缩短至45天,大幅提升了产出效率。你们看,那就是新鲜的青冈木……”该公司(gōngsī)副总经理蒲晓民介绍道。顺着他的手指,采访团看到,厂房(chǎngfáng)外,新鲜的青冈木原料堆放在一起(yìqǐ),等待(děngdài)打碎、搅拌、发酵。

通江地处北纬31度,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,大巴山南麓、秦巴山区腹地,气候温和、有霜期短、湿度大,纯净的(de)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通江银耳提供(tígōng)了得天独厚的生长(shēngzhǎng)环境。

1995年,通江县被(bèi)全国“首批(shǒupī)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暨宣传(xuānchuán)组委会”命名为“中国银耳之乡”。这里的银耳种植历史悠久,发轫于盛唐,食用于宋元,入药于明清,被誉为“菌中之冠”,奉为皇室贡品。种植上,为保持通江银耳的纯正风味,许多耳农遵循着古老的种植技法(jìfǎ):砍山、铡棒、架晒、打孔、接种、发菌、管理、采摘、制作等环节(huánjié),各道工序一丝不苟、环环相扣(huánhuánxiāngkòu)。

据介绍,目前,通江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(gōngsī)已建成(jiànchéng)25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、12个培育室,并采取“公司+农户”模式建立(jiànlì)种植基地,年产值达2500万元。在这里,一朵朵洁白银耳(yíněr)还“拉长(lācháng)”了产业链条,银耳系列深加工的养生产品,更让传统特产焕发新生机,深受(shēnshòu)消费者喜爱。在该公司的展厅,由银耳开发的各类产品琳琅满目:干银耳、冻干银耳、速食银耳、银耳羹、银耳露、银耳果冻……被银耳制成的各种护肤品、化妆品,惹得采访团中的女同胞们啧啧称奇,饶有兴致地“围观(wéiguān)”起来(qǐlái)。

如今,银耳(yíněr)已是通江农业产业发展的(de)一张金名片。在2024年中国(zhōngguó)食药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单中,通江银耳品牌价值已达(yǐdá)96.61亿元。通江县已锚定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,深入实施“段木银耳强(qiáng)品牌、木屑银耳深加工”战略,推动通江银耳朝着食品、化妆品、医药保健品三大方向阔步前进。

(图片由@江涛视觉提供(tígōng))
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(yījīng)采纳即付报酬(bàochóu)。

探访“中国银耳之乡”巴中通江:一朵“小银耳”成为富民兴县“大产业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